本節目是「拯救野生生物行動(上集)?的續集, 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 挽狂瀾於既倒
以四個個案為實例,表彰漁農自然護理署人員與非官方機構科學家拯救面臨絕境的野生動植物的成就。
個案一:繁殖黃扇蝶
黃扇蝶(裳鳳蝶)是本港惟一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列明保護的野生無脊椎
動物。黃扇蝶的幼蟲只吃印度馬兜鈴的葉片維生。不幸的是, 印度馬兜鈴極稀有, 目前只有數叢在新界大埔八仙嶺山腳和林村谷觀音山腳樹林中野生,前者已被劃入地產發展範圍而行將不保。因此,本港野生黃扇蝶有滅絕的危機。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助理經理喬建欣介紹她們在九十年代初與香港海洋公園合作的黃扇蝶繁殖計劃,成功地把印度馬兜鈴引種到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和上水大龍農場內,建立了穩定的黃扇蝶種群,為香港保住一個幾乎滅絕的物種。
個案二:搶救豬籠草
在大嶼山北岸和東涌山坡上生長的本地種豬籠草,在本港極稀有,並受 ?林務規例?保護。九十年代初,政府決定在赤立角島建飛機場,須開闢東涌和大嶼山北岸山坡建北大嶼山公路以連接赤立角飛機場與市區道路網。該處野生豬籠草有滅頂危機。
漁農自然護理署濕地保護主任譚子慧介紹他們當日搶救這些豬籠草,並成功地把豬籠草移植到北大嶼山郊野公園內某一山谷的沼澤內保存級經理周錦超博士指出,此片吊鐘花林在五十年代建園時已存在,經園內員工多年保育,始能茁壯成長。他又指出,這是原地保育野生生物的實例,而原地保育,是保育野生生物的最好方法。
個案二:保護中華白海豚
大嶼山與沙洲和龍鼓洲之間的海域,是瀕危物種中華白海豚的自然生境。九十年代初,政府在赤立角島建飛機場。施工期中,有多頭中華白海豚受影響死亡。為保護中華白海豚,政府聘請專家研究。美國鯨豚專家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原地保育。因此,他建議成立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把中華白海豚聚集覓食的海域劃入海岸公園內保護。
個案三:綠海龜樂園
基於原地保育原理,政府近年立法把南丫島深灣劃成特別地區,以保護經常在此產卵的瀕危動物綠海龜。漁農自然護理署在此建觀察站,派員駐守保護。遇到綠海龜在夏季末產卵,令小海龜可能在寒季孵出冷壞時,漁農自然護理署專家會把海龜蛋移至實驗室內人工孵化養殖,至小海龜健康成長後,在次年夏季放歸海洋。
漁農自然護理署自然保護主任陳堅峰介紹他們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別在廣東省惠東縣和本港做的綠海龜示蹤研究。他們把一具衛星示蹤儀附著在四隻綠海龜背上,把海龜放歸大海,此後通過人造衛星追蹤。大半年後,發覺三隻綠海龜游到海南島,其餘一隻則
- 標籤
-